他每年至少有300天在沿海沼泽地度过,拍摄鸟类、建议人们保护鸟类、参与鸟类研究……15年来,他孜孜不倦地与鸟类打交道。他的名字叫李东明。他今年 62 岁。他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一名普通农民。他是一位生态摄影师和鸟类研究员。图为李东明在滩涂上拍照。图片来源:受访者:李东明原本在大丰市开了一家店,主要从事摄影器材和冲洗业务。 1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接触了鸟类摄影,从此就痴迷于鸟类摄影。李东明迷上鸟类摄影的主要原因是他偶然发现了勺嘴鹬。 “这只鸟看起来很特别,很小,而且有一个扁平的喙,像勺子一样小,很好看。后来我听专家说,勺嘴沙鸟iper 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物种。太震了,好贵啊!”15年来,李东明对勺嘴鹬越来越熟悉。根据勺嘴鹬的来访时间、栖息地、觅食地以及各种动作和习性,他能很快辨认出数百只勺嘴鹬是哪一只。从与勺嘴鹬的爱情故事,到与盐城黄海之滨的各种鸟类的爱情故事,李东明记录了大量珍贵的视频资料。 15年来,拍摄了近300种平原鸟类,存满了30块移动硬盘,2019年,以这片滩涂为主的中国黄海候鸟保护区(一期)成功注册入霸榜。李东明在拍摄鸟类时,注意到了“泡泡”这个词。连续每年使用 300 天或以上。从春天到冬天,从早到晚,下雨下雪的日子,只要你在,只要你没有生病,就会出现在这片海滩上。有时你必须凌晨三点起床才能在天色变白之前到达海滩。 “泡”的第二个含义是实际沉浸在滩涂的泥水中。盐城黄沙滩退潮时浑浊不堪,满是黑灰色的泥水。钓鱼时他必须穿雨鞋,有时还要穿橡胶裤。大多数鸟类都很害羞并且害怕人类。不要惊扰鸟儿,他常常不得不躺在泥里拍照。冬天,浑浊的溪流上结了一层冰。他被浸泡在冰水中几个小时,醒来时身上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冰。有些人就是不明白。把你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拍摄鸟类上有什么意义呢?李东明说:“有两件事很重要。首先是爱。人一生中应该永远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。二是对社会有用。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。我可以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申报、研究和保护做出贡献。李东明一边拍鸟儿,一边救鸟。有时候,鸟儿撞到了渔网,但渔民们一不小心,就会用翅膀把它拖下来。李东明看到后说:“我很难过,差点就哭了。”他耐心地向渔民们解释:“这是什么鸟,有什么价值,世界上有多少只?”近年来,渔民们逐渐有了保护意识。他们对鸟类的热爱和过去的野蛮行为已经减少,李东明专注于向青少年科普,“我们教导来学习的孩子们要热爱鸟类、保护鸟类。这种意识要从小培养。”李东明说。当年,李东明被聘为当地鸟类测量员,每个月都有津贴,当地政府还为他提供附近的食宿。 “政府越来越关注我们的社会力量,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。只要我能带上装备,我就想留在这片平原上。”望着浩瀚的黄沙滩和面前快乐觅食的鸟儿,李东明的眼里充满了温暖。报道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2025.11.10第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