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制图:彭章霞
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运动,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。如果分析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建议,“改革”二字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规划建议指出,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”是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,重要目标是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取得新进展”。
历史的伟大之笔常常在战略要地留下墨迹。站在更长远的角度,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性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以来,一直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,开启通过全面制度设计推动改革迈出新步伐的新时代,直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改革精神得到了贯彻落实。改革的实施是持续而有力的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战斗、奋勇前进,谱写了伟大的斗争史诗。
改革既是“国家问题”,又是“家庭问题”。对于老百姓来说,改革意味着什么?负担得起的药品、更公平的市场条件和更多的就业机会。人民要求改革,他们也做出了回应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要领域的改革是认真的、大胆的。针对隐藏壁垒、区域保护等长期存在的问题,马市场准入改革继续冲击深水地区。面对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关切,从无到有地建立了慢性病和特殊疾病门诊患者的州际直接支付,并放宽了支付限制,除一些大城市外。改革相继落地,“发展不充分、不平衡”的局限性不断被打破。
然而,改革发展进展到今天,“容易摘的果子”都已经摘完了,只剩下难啃的坚果了。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挑战。向内看,发展不足、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,内循环停滞,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。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仍存在缺陷和薄弱环节。推动高质量发展,需要进一步破除各种障碍。向外望去,百年来世界变局加速,世界乱象丛生。变化面发展得更加深入,混乱面更加明显。
何必留情铺路呢?我们只能在改革中求动力,在开放中求活力。去年,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到2029年完成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,这一点与“十五五”时期不谋而合。 “十五五”规划可以说是一个“内容更深、味道更丰富”的发展规划,也是一个改革方案。
那么我们如何改变它呢?问题是时代的声音。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,冲问题、解决问题,从实际需要出发,从最紧迫的问题出发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,推动制度创新。钍“十五五”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,夯实基础,全力以赴。夯实基础,需要做强做大企业优势,消除瓶颈,补齐短板,增强发展基础的稳定性和韧性。我们必须坚定目标,集中力量,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,确保社会主权的基本实现。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。
改革任务复杂、困难重重。我们应该在哪里努力、在哪里突破?实践证明,抓住了改革的重点,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。 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明确提出“经济体制改革要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”。经济改革组学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。要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激发各类产权经营主体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。
改革正在强劲推进。新时代、新征程,我们还要认识到,我国经济基础稳定、优势多、韧性强、潜力大。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。这是对中国发展的信心。只要我们不放松既定目标,以更大力度推进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,就一定能够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。 (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吴晓娟)